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整首诗如下:
一、原文
《浣溪沙·渔父》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释义
第一句: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西塞山边,白鹭飞翔,散花洲外,远望只见一片小小的帆船。桃花盛开,春水汛涨,正是鳜鱼肥美的时候。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将江南的自然美景和生态环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句:这首诗《渔歌子》描述了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自得其乐,不需归家的生活。诗中的“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表达了渔夫的独立自主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透露出渔夫不受外界干扰,与自然融为一体,随遇而安,享受自然的快乐。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贴近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三、创作背景
《浣溪沙·渔父》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因被政敌章惇等人迫害,在写下了他最有名的冤屈之赋《赋从巢慧游山》:“方知计与志俱错,旷然不用百忧煎。”接着苏轼就坐船游览了长江,最后一句说:“卷却阿谁算?江湖一钓舟。”苏轼自比为隐逸江湖的渔父,表达了他对官场斗争的厌倦和无奈。
整首词写出了苏轼对隐逸江湖的渴望,却也透露出他对于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和不满。词中描绘了长江的景色,渔父的形象则代表了苏轼自己,表现了对自由自在、贴近自然的向往。
整首词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表现出了苏轼在面对政治困境时,渴望回归自然,远离官场争斗的心境。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扩展资料: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本文来自作者[高玉杰]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1436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高玉杰”!
希望本篇文章《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整首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整首诗如下:一、原文《浣溪沙·渔父》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二、释义第一句:这首诗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