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节 原始人群的住所
第二节 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
第三节 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第一节 夏——中国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第二节 商朝的宫室和陵墓
第三节 西周和春秋时代的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280年)
第一节 战国到三国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秦、汉、三国的宫室
第四节 住宅
第五节 陵墓
第六节 秦万里长城和汉长城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265—589年)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 都城及宫殿
第三节 住宅
第四节 寺和塔
第五节 石窟的建筑和雕刻
第六节 陵墓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581—960年)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 隋、唐的都城与宫殿
第三节 住宅
第四节 寺、塔、石窟
第五节 陵墓
第六节安济桥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960—1279年)
第一节 宋、辽、金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 城市与宫殿
第三节 住宅
第四节 祠庙及寺、塔、经幢
第五节 陵墓
第六节 《营造法式》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1271—1840年)
第一节 元朝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二节元大都和大都宫殿
第三节 元朝的宗教建筑
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第五节 明、清的都城及宫苑
第六节 明代的万里长城和海防据点
第七节 明、清一般城镇、住宅、园林及家具陈设
第八节 明、清的坛庙建筑和陵墓建筑
第九节 明、清的宗教建筑
第十节 元、明、清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此阶段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所发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遗址。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著名遗址有:①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嗷都。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亳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③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诸侯国的宫殿。④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出两座庭院式建筑。⑤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中国考古界多年来对殷墟做过细致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它的宫殿、墓葬等已有较清楚的认识。它的建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说明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它的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达十几米,四出羡道,有很多殉葬的人与物。安阳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西周(公元前1l世纪~前771年)
西周时在奴隶主内部已有按宗法分封的制度,规定了严格的等级。表现在城市的规模
上就是诸侯的缄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别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否则即是“僭越”。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风雏村的“中国第一四合院”,是一处二进院的宗庙建筑。另外在湖北圻春出土了一处建筑遗址,为干阑式建筑。西周在建筑上突出的成就是瓦的发明,使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四)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宫室”。这一方面是高台建筑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原因,当时要修建高大的建筑,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近年对秦国都城雍城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36emxl4cmx6em的青灰色砖和质地坚硬有花纹的空心砖,说明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了用砖的历史。此时期杰出的工匠为公输般——鲁班,被后世奉为多种行业工匠的祖师爷。 此阶段包括: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时战乱频仍,“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前对诸侯国城址大小的限制已失去控制。城市规模扩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战国七雄各国的都城都很大,以齐国的临淄为例:大城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城内居民达7万户,街道上车毂相碰,人 肩相摩。大城西南角有小城,推测是齐国宫殿所在地,其中有高达16m的夯土台。在陕西咸阳市东郊发掘的秦咸阳一号宫殿是一座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建筑环绕的台榭式建筑。该建筑具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等设施,显示了战国时期高级建筑已达到的水平。当时的木工技术,从近年河南、湖南等地出土的战国墓的棺椁上,可看到已有形式多样的榫卯,说明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河北平山县的战国中山王臀的墓中出土了一块铜板错银的“兆域图”,该图大体上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有名称、尺寸、地形位置的说明,并有国王诏令。此图被誉为中国现在已知的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二)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他每灭一国,就在咸阳北坂上仿建那一国的宫室,这在建筑技术,建筑风格上起到了交流融会作用。秦代的都械与宫殿均不遵周礼,而是在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地修建。脍炙人口的阿房宫是秦始皇拟建的朝宫的前殿。
本文来自作者[采曼]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143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采曼”!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目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节 原始人群的住所第二节 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第三节 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