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
一、译文
任末十四岁,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获得成就呢?”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茅草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刻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
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学生们羡慕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任末)只读儒家圣人的著作。(他)临死时告诫说:“爱好学习的人,就算死了也仍然像活着;不肯学习的人虽然活着,也不过也是不动脑筋,没有作用的死人罢了。”
二、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河、洛秘奥,非正典籍所载,皆注记于柱壁及园林树木。慕好学者,来辄写之。时人谓任氏为“经苑”。
三、出处
《拾遗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
《拾遗记》共10卷。前9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尤其宣扬神仙方术,多诞谩无实,为正史所不载。末1卷则记昆仑等8个仙山。
二、作品赏析
《拾遗记》的主要内容是杂录和志怪。书中尤著重宣传神仙方术,多荒诞不经。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贯月槎”﹑“沦波舟”等,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文字绮丽,所叙之事类皆情节曲折,辞采可观。后人多引为故实。
如第6卷记刘向校书于天禄阁,夜有老人燃藜授学;贾逵年5岁﹐隔篱闻邻人读书后遂能暗诵六经。这两则传说即很有名。
三、作者简介
王嘉(?-390),字子年,陇西安阳(治今秦安县东)人。东晋时期的一个方士,滑稽好语笑。
王嘉的主要作品有《牵三歌》和志怪小说《拾遗记》(一名《王子年拾遗记》)。《拾遗记》原书19卷,220篇,由于苻秦之际的战乱,典章散失。
百度百科-拾遗记
百度百科-任末勤学
《宋史·贾逵传》
原文 :
贾逵,真定稿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遗坠,固辞。是时,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窃金宝,独逵无所犯。迁嘉州刺史。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秦山多巨木,与夏人错壤,逵引轻兵往采伐。羌酋驰至,画地立表约决胜负。逵引弓连三中的,首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徒并代路,专主管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旧有夹河两城,始,元昊入寇据险,城几不能守。逵相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觇,请于其地筑保障,与城相望,延人以为便。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
?(选自《宋史·贾逵传》)
本文来自作者[诗珊]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1052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诗珊”!
希望本篇文章《暗则缚麻蒿以自照翻译是没有月亮时候还是光线太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翻译: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一、译文任末十四岁,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获得成就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