佥事这个官职出现在《元典章·刑部·枉勘死平民》中:“安抚司佥事朱国桢枉勘平人谢二六身死,虽无招承,其始谋情节,众证明白。”
在明代卫所体系中,亦有佥事之职,如都指挥佥事(秩正三品)、卫指挥佥事(秩正四品),两者均为指挥使之助手,一般分掌训练、军纪。如明代名将戚继光十八岁时担任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对很多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让人有着特殊感情的名字,因为他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出生于明嘉靖七年,他非常有才学,非常地热爱读书。不仅仅读儒家经典、春秋史书,而且更嗜爱兵法书籍,自幼就立志成为一名在战场上纵横无敌的将领。戚继光的父亲退休后,戚继光就这么承袭了祖上的职位:登州卫指挥佥事。而戚继光担任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现在大校军衔的师级参谋或者作训科主任。
而在清代初期设置的佥事地位高低不一,多在参事之下,职务相当于科长。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三》:“有明武职之制……平时有左右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各系以同知、佥事及千户、百户、镇抚之级。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各部亦设佥事,荐任,分掌各厅、司事务,常兼任科长,地位则略高于科长。如鲁迅曾任教育部佥事。在鲁迅的一篇文章中称放了道台,正是鲁迅被袁世凯钦定为教育部佥事。而道员(又称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从四品官职。因此,清朝末期民国前期的佥事相当于现在正厅级干部。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曾经是教育部的佥事,因为‘区区’,所以还不入鞠躬或顿首之列的。”
签事的读音签事的读音是什么
1、都督:读音[dūdu],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2、马副使鸣_,徐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统率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百科解释: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佥事是什么级别的官
签事的读音是:qiānshì。
签事的拼音是:qiānshì。结构是:签(上下结构)事(独体结构)。注音是:ㄑ一ㄢㄕ_。
签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即佥事。官名。宋代为各州府的幕僚。金_元_明仍沿用_唯职掌有别。至清渐废。
二、引证解释
⒈即佥事。官名。宋代为各州府的幕僚。金、元、明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清渐废。引《金史·百官志二》:“西上_门使二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签事一员,从六品,掌赞导殿庭礼仪。”《金史·百官志三》:“承安四年罢咸平分司,使在上京,副在东京,各设签事一员。”
三、网络解释
签事签事即佥事。官名。宋代为各州府的幕僚。金、元、明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清渐废。《金史·百官志二》:“西上_门使二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签事一员,从六品,掌赞导殿庭礼仪。”《金史·百官志三》:“承安四年罢咸平分司,使在上京,副在东京,各设签事一员。”
关于签事的诗词
《感皇恩夏日,同延陵君遇签事顺之心远堂,》《玉楼春次韵,答赵签事学子温来词末句云,》
关于签事的诗句
夹谷按察签事行部
关于签事的成语
万签插架牙签万轴没事找事牙签锦轴牙签犀轴牙签玉轴
关于签事的词语
求签问卜牙签锦轴牙签玉轴万签插架牙签万轴牙签犀轴
点此查看
本文来自作者[从安]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21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从安”!
希望本篇文章《佥事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佥事这个官职出现在《元典章·刑部·枉勘死平民》中:“安抚司佥事朱国桢枉勘平人谢二六身死,虽无招承,其始谋情节,众证明白。”在明代卫所体系中,亦有佥事之职,如都指挥佥事(秩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