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用法。
1、同病相怜:指患有同样疾病的人互相怜悯、同情。这个成语更多地强调情感上的共鸣和理解,即在面对同样的痛苦或困境时,人们会因为共同的经历而产生共鸣和同情。
2、同病相连:指患有同样疾病的人在身体或精神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个成语更多地强调身体或生理上的联系,即在患有相同疾病的情况下,人们可能因为身体状况的相似而在某些方面有所联系。
是“同命相怜”。
同病相怜:
读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意思: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悯,同情。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意思是你没有听说黄河上的歌吗?同样的遭遇互相同情,同样的忧患互相救助。
造句:
1、他们真是一对同病相怜的苦难街友,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却都失业饱受饥寒之苦。
2、在医院里,同室的病人大有同病相怜的感叹,不但彼此互相帮助,话语上也能体贴入微。
3、你我都是学生,作业负担又重,真是同病相怜的人。
扩展资料:
“同命相怜”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楚平王是出了名的昏君。他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要把太子建治罪。太子建听说楚平王要处死他,赶忙带着家眷逃走了。于是楚平王迁怒于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当时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在外地。
楚平王要赶尽杀绝,又哄骗伍奢叫回他的两个儿子,伍奢不知是计,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回来。伍尚得到信,就真的回到楚国都城,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杀害了,而伍员没有回去,从楚国逃走了。
伍员就是伍子胥,他后来逃到了吴国,得到了吴国公子光的信任, 并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公子光即位以后,就是吴王阖闾,他重用伍子胥,让他掌管军国大事。
过了几年,楚国的另一个大臣郤宛也被奸臣陷害,全家都被处死。他有一个亲戚,名叫伯嚭,他是郤宛从小抚养大的,对郤宛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郤宛被杀以后,伯嚭也逃了出来,他听说伍子背在吴国受到歌用,便去投奔伍子胥。
伯嚭到了吴国,找到伍子胥。伍子胥听说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十 分同情,就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马上向吴王阖闾推荐。有人见伍子胥对伯嚭这么热心,就问他:“伯嚭刚到这里,他的为人到底怎样还不知道,你为什么一见面就这样信任他呢? ”
伍子胥说:“这是因为他和我有相同的冤仇。俗话说得好,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怜悯,有相同的忧患的人要相互救助。他和我的遭遇相同,我当然要帮助他。”
吴王阖闾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还封他做了太宰。
百度百科-同病相怜
本文来自作者[景胜楠]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2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景胜楠”!
希望本篇文章《同病相怜和同病相连的区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含义,用法。1、同病相怜:指患有同样疾病的人互相怜悯、同情。这个成语更多地强调情感上的共鸣和理解,即在面对同样的痛苦或困境时,人们会因为共同的经历而产生共鸣和同情。2、同病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