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xy=6,则x=3,y=2”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分别是什么,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原命题:若xy=6,则x=3,y=2;为假
逆命题:若x=3,y=2,则xy=6;为真
否命题:若xy≠6,则x≠3,y≠2;为真
逆否命题:若x≠3,y≠2,则xy≠6;为假
命题四种形式真假的判断
⑴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⑵原命题为真,其否命题也不一定为真;
⑶当互为逆否命题的二个命题是同真同假时,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其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也是同真同假。
利用集合思想分析命题间的关系 命题与集合关系
原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矛盾命题关系是:
原命题: A ====> B 即; 如果A成立,则B成立
否命题: A横杠 ====> B横杠 即; 如果A不成立,则B不成立
逆命题: B ====> A 即; 如果B成立,则A成立
逆否命题: B横杠 ====> A横杠 即; 如果B不成立,则A不成立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和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等价也称等效.甲、乙两命题等价就是可以互推,可写成甲<=====>乙.
等价命题的特点是真则同真,假则皆假.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可以用反证法证明于下:
已知:A=====>B.求证:非B=====>非A.
证明。假定非B=====>非A 不正确,
那么,非B=====> A.(排中律)
但是 A=====> B,(已知).
所以 非B=====> B.(传递性)
这个矛盾(违背了同一律B是B)就证明 非B=====>非A 是正确的.
反之,当逆否命题正确时,同理可证原命题也必正确.由此可知互为逆否关系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同祥,逆命题和否命题也互为逆否命题,因而也是等价命题.因此,就本质上看,命题只有两种,即(1)和(2).命题(3)、(4)不过分别是(1)、(2)的否定形式而已.
值得提出的是,当原命题正确时,其逆命题或否命题均 未必 正确,可以都真,可以都假.因此对于两个互逆或互否的命题的正确与否,必须分别予以证明.
我们讨论命题的各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和等价性,对于论证数学问题作用很大。当我们证明某个命题有困难盹,可以改证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命题).这就给命题的证明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要知相关的四个命题的正确与否,只须证明互逆或互否的两个命题就够了.如果一真一假,必定两真两假;如果两真(假),必定四真(假).至于选哪两个去证,当然是择其易者而为之了.当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或者证明了一个命题为真后,自然地会联想到它的逆命题(或否命题)是否正确?如果证明其也真,就推出了新定理,如果是假,也加深了对原命题的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这种推陈出新,提出新问题,甚至发现新定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个命题只有一个逆命题吗?
答:假定原命题是“若A则B”,那么逆命题便是“若B则A”.这是指当A和B都只含一条事项时而言的.但当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止一条时,它的逆命题便不止一个了.
在数学学习中,正确理解概念、法则、定理等,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而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性质等,就其表述形式来看,都可以称为命题,站在集合的角度再去理解时,无疑会让大家更加清晰、明白。
数学命题的最见形式是p=>q,或者说成“若p则q”,命题有四种形式,即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它们之间关系如表:
这是我们熟知的,现在我们用集合思想分析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通常设U={所讨论对象的全体},又设Ma={具有性质A的对象},Mb={具有性质B的对象}。比如:U={四边形},Ma={矩形},Mb={平行四边形}时,四种形式就可以转化为相应的集合间的包含关系:1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P=>q q=>p p=>q q=>p
MaMb MbMa cumacumb cumbCuma
基于此,命题间的关系随之就转化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了。而且容易理解:
1.当MaMb成立时,未必有MbMa成立,所以,原命题为真时,逆命题未必为真也就容易理解了。同理,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
2.当MaMb成立时,也未必有cuMacuMb成立,所以,原命题为真时,否命题未必为真同样也就容易理解了,同理,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
3.若MaMb成立时,必有cuMbCuMa,反之亦然,这就说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真假是等价的。
4.如果MaMb成立时,同时MbMa也成立,必有Ma=Mb,当然,CuMa=cuMb,由此可见,原命题与逆命题同时为真时,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同时为真。
基于上述命题间关系的集合表示,否定一个命题的结论后会得到哪些肯定的结果,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例如,在应用反证法证明时,对结论的否定,如果利用集合工具加以分析,则能收到较好效果。
否定“a是3或5的倍数”,得到什么结果呢?常常会有同学说成“a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就从集合的角度分析这个命题。分别用A和B表示“3的倍数”和“5的倍数”,那么A∩B就表示“3和5的倍数”,即既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数的集合,显然其否定为cuA∩B,由摩根定律,cuA∩B=cuA∪cuB,可见,正确的回答应该是“a不是3的倍数或者a不是5的倍数”。
本文来自作者[鹅城知县]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244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鹅城知县”!
希望本篇文章《四种命题及其关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若xy=6,则x=3,y=2”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分别是什么,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原命题:若xy=6,则x=3,y=2;为假逆命题:若x=3,y=2,则xy=6;为真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