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旦角流派:梅、程、荀、尚。须生的流派:谭、马、余、言。越剧的袁、傅、戚、金,范、徐、尹、毕。举不胜举。那么沪剧也是一样的,也有着诸多各具独特风格的流派。
沪剧的声腔创造表演倾注了沪剧几代艺人几十年的心血。著名老演员有三十年代的筱文滨、施春轩、筱月珍,施春娥。还有四十年代崛起的后起之秀:丁是娥、解洪元、邵滨孙、石筱英、王盘声、杨飞飞、筱爱琴、汪秀英、王雅琴、顾月珍、赵春芳、凌爱珍、小筱月珍、丁国斌等,各有风格特色,有的自成流派。在这些流派里最惹人注目的应该是:丁是娥、邵滨孙、石筱英、王盘声、筱爱琴、杨飞飞等人了。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代表剧目。我在这里一边打字一边却觉得有些心酸。因为要把他们几位的姓名拼写出来,简直要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啊!相反地,如果我想打那个港台明星,甚至韩国明星的姓名那才叫省力呢!
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深刻意义啊!时过境迁哪!据说现在沪剧已经申遗了。但是在咱们中国像这样的地方戏曲,要多少有多少,如果要认真去申遗的话。不知还会有多少呢!像我在上面举出的姓名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啊?尤其是前面三位。他们可是沪剧的创始人呢!他们可是功勋昭著啊!咱们先来谈谈筱文滨,他的原名张文俊,1904年生于上海,早年拜师学申曲生角。1931年与筱月珍组成“文月社”演《白罗衫》、《双珠凤》、《珍珠塔》、《玉蜻蜓》等传统弹词戏。 19 38年成立文滨剧团,由他改编和主演了不少新时装戏,其中《贤惠媳妇》、《恨海难填》两剧,曾被摄制成影片。筱文滨唱腔讲究吐字运气,音韵柔美动听,是“ 文派” 创始人。他演唱的《三国开篇》,后来作为沪剧男演员初学必学的代表作。解放后,他参加了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继续为沪剧发展作出贡献。
施春轩,1901年生于上海县,父施竹亭、大伯施梅亭、二伯施兰亭,都是申曲老艺人。尤其是施兰亭,在滩簧时期(沪剧早期)就有较高的声望。施春轩原来无心从艺,学戏不专。由于二伯的严格培植和耐心教导,大有长进,在他的父亲主持筹建的春韵社(后改施家班)中,逐步挑起大梁。到了30年代末期,他和筱文滨被同行和观众公认为申曲“两巨头”。由他们主持的文月社(后改称文滨剧团)成为申曲界最有影响的班社。民国31年(1942年),施春轩的施家班改称施家剧团。以后几经合并改组,直到1951年年底,改称长江沪剧团,施春轩一直担任团长或副团长。
经过长期舞台实践,施
因患癌症去世。诸惠琴上海人,沪剧著名演员,1998年因患癌症去世,师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其自幼酷爱沪剧,1956年被选拔进上海人民沪剧团作随团学员,在丁是娥、石筱英、筱爱琴等师长悉心传授下,艺事日进,先后在《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色宣传员》、《江姐》等剧目中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受到观众好评。新时期以来,诸惠琴又先后主演《金绣娘》、《逃犯》、《大雷雨》、《雷雨》等剧目,艺术上有新的突破,表演自然细腻,感情丰富,唱腔质朴纯真,情真意切,具有较浓的沪剧韵味。
本文来自作者[愚绍懿]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254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愚绍懿”!
希望本篇文章《沪剧有多少流派你知晓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京剧的旦角流派:梅、程、荀、尚。须生的流派:谭、马、余、言。越剧的袁、傅、戚、金,范、徐、尹、毕。举不胜举。那么沪剧也是一样的,也有着诸多各具独特风格的流派。沪剧的声腔创造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