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绝不是一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
一 论“出生”——从哪来
如果去读双非博士,先要考虑一下你之前是什么样的经历。
1 985上岸
不管是本硕“双985”,或者是有过一段“985”的教育经历,都被视为享受过“名校光环”的人。
以这样的“出生”去就读“双非”,总是会有“低就”的心理落差。
2 211上岸
如果过往经历中,最高只有一段“211”的背景,这种落差就会稍微没那么明显。
211往上一步是985,求其次便也到了“双非”。
属于合理波动的范围。
3 双非上岸
如果曾经本硕都是双非,那自然觉得去读“双非博士”,已经是个不容易或者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即便一直迈不出双非学校的门槛,好歹学历一直在提升)
所以首先要看的是,你从哪里来?
你过往的个人水平、学术起点是什么样的?
双非院校是你原本计划之内的去向,还是当时为了保个底而留的“备胎”?
二 论培养——与“一流”的对话
了解了“出生”,紧接着还要看看,如果是在双非院校里读博,会接受到什么样的培养模式,经历怎样的毕业去向。
它们和985或者是211高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 学校科研实力
能开设博士点的高校自然无弱了。
高考去了一所“双非”和博士去了一所“双非”,还是有差别的。
从专业认可的角度来看,很多拥有强势专业的领头学校并不一定是“985、211、双一流”。
从这些高校的强势专业里毕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至少在全国的就业市场上还是有相当的竞争力的。
比如建筑学专业,目前开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全国只有22所,其中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均为“双非”院校,就占据了7席。实力都不容小觑,而且据小博了解,这些学校每年的博士名额都“一票难求”。排队长达三四年的也大有人在。
2 教学培养体系
>>>>整理了几所“双非”院校和“一流”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课程
比较几所双非院校和985高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博士阶段的课程培养基本相同。
>>>>主要包括:
学制基本在3-4年;
相同的“学分制”,期间要求修满20个左右的学分(每门课1-2分);
课程配置都包括公共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以及其他的培养环节;
2 国际交流
从国际交流情况来看,985高校自然是一个更好的平台,但一些双非院校同样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开始向这方面努力。
>>>>表现在:
与多个国外的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跨国学术交流、学生工作营、以及互派学生进行交换学习。
不仅在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西部内部地区的高校同样加强了这种机制建设,为各位博士生们提供了一个对外交流的机会。
此外,关注这些学校的“留学办官网”,也能找到很多的CSC项目,可以说和很多985/211等一流高校是机会均等的。
3 师资
师资这一块,其实就不用担心了,要知道你准备去读博士,是不是首先要有相应的博士点,同时就还要有博导。
能当上博导的人,肯定是肚子里要有货的。
即使身在一所“双非院校”,但“评定、晋升”教授和博导资格的要求同样很高——科研成果、论文质量、教学要求等一个都少不了,且经过多年的科研、教学实践,他们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博士的体系。
更何况,一些双非院校的强势专业还是由院士牵头,要是能去这样的团队,应该深感自豪吧。
4 毕业
从毕业要求来看,国内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关于“学位授予相关的细则实施”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表现在:
论文的撰写规范、字数要求;论文的送审流程;论文的答辩要求(答辩委员会的人数设置、职称要求等)。
从毕业的难度上来看,不存在显著的难易差别,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在这期间完成的论文质量。
三 论“产出”——到哪去
再来看看大家比较关心的毕业后的流向。
大致有四种类型:进高校;政府事业部门;企业;继续深造。
下面逐一分解……
1 进高校
本科学历同样重要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说一句话:“你的本科学校决定了你最终就业去往的高校。”换句话说,高考其实已经完成了人生一次大的分流,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也就是说,即使你去了清北读博,你的“双非”本科经历同样会影响到你今后想在高校谋求一份职位。
所以你要知道:即使拥有了一个博士学位,不管是“双非”还是“一流”,过去刻在个人简历上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了。
不管黑猫白猫,核心竞争力在自身
从高校的招聘人才启示里面对各项招聘要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在内的多个欧元区国家今年经济或将呈现萎缩态势。
A?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需拥有博士学位。
不管你是什么学校的博士学位,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可能。
B?“杰出人才”
“杰出人才”是指学术造诣高深,研究方向属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在本领域做出重大学术贡献;具有公认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世界一流科学家。
重在“前沿、学术一流、做出贡献”,不在“名校毕业”。
C?“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是在本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大原创性、标志性学术成果或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或获取突破),在本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且具备担任学科带头人能力的海内外学者(或具有冲击国家级领军人才实力)。
重在“原创性学术成果、取得专业领域突破、较强学术领导力”。
D?“青年拔尖人才”
“青年拔尖人才”是在本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学术成果具备担任青年学术带头人能力(或主持过国家级项目)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
重在“创新性学术成果、具备学科带头人能力、国家级项目”。
E?普通的教学科研岗
普通的教学科研岗需拥有知名高校博士或者博士后经历(一般为双一流或者QS世界前100-200);海外经历。
重点在“博士/博士后”就读院校;海外经历。
因此,高校的招聘实际上更看重“个人实力”,而相对弱化了对“毕业学校”的硬性规定。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即使读了个双非,要是能在这期间有成果、有贡献,也会是进高校的香饽饽人选。
2 政府部门
除了专注于自己的科研领域,很多双非博士,毕业后也会选择去向政府部门工作。
现在很多省份、地区为了留住人才、专门制定了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力度非常大。其中包括了很多政府部门,也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安家费、晋升机制”等方面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的。
目前,每年毕业的博士不超过7-8万人,这其中还包括大量在职、定向博士,他们不需要再找工作同你一起竞争。因此,在整个人才市场上,博士(普通全日制)仍然是稀缺品。
教育部官网,2019年数据
3 国企、民营企业
前面已经提到,国内的博士培养定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双非高校博士的就业去向和985、211高校基本上是一样的,就业率也不差,只是去的单位层次肯定是有一定差距。
如果不吹毛求疵,一定要去一些“世界几百强”企业,就单纯从可选择面上,还是有相当的利好的。
单是看同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般博士的就业率还是要明显高于硕士和本科。
如果是仅仅为了追求一个“博士”头衔,不如放下对学校的成见,去坦然享受一个“学位”带来的便利。
4 当作中转,继续深造
如果想继续走科研这条路,也不妨不要把博士当成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毕业后,通过导师介绍、或者是自己前期的人脉积累、资源信息的获取,是有机会进入到另一所高校开展博士后研究的。
不要忘了,博士后,也有相对丰厚的工资待遇。
只要你是块继续搞科研的料,再潜心雕琢几年,也许会迎来更好的就业机遇。
四 论“选择”——怎么办
>>>>归根结底还是要做一个选择:
选择一:去读
理由有:
本硕“双非”或“一流”,读博是为了一个学位,没有很强的进高校的意愿(意味着不用拼了老命搞学术)。
本硕“双非”或“一流”,读博是为了评定职称,属于定向就业,对找工作没有压力。
本硕“双非”或“一流”,读博是为了提升一下就业起点,将来准备考公、或者进企业,为了享受到政策上的福利优惠。
本硕“双非”或“一流”,双非博导为院士,或者是业界大佬,能通过他们接触到更好的资源。
本硕“双非”,且考博前仅仅是为了冲一冲更好的学校,但实力制约。
选择二:不去读,二战
理由有:
本硕“一流”,考博发挥失常而心有不甘,且未来要为进顶级高校做准备。
本硕“一流”,热衷学术,但双非院校的“博导、团队”的平台优势有限,与自己的实力不匹配。
本硕“一流”,未来意向尖端公司或外企,或者有意向去国外顶尖院校进行“联培、交换学习”。
本硕“双非”,但获得“一流”院校博导的青睐,并得到提前进入其团队开展研究的机会,来年上岸的可能性高。
选择三:不去读,去工作
理由有:
无关本硕“双非”或“一流”,读博意愿不强,多是受老师、家人的劝阻;
就业局势尚好,且生活压力较大。比如计算机专业,以硕士身份进入到工作岗位也能获得物质上的可观收入。
1 自考和成考都是国家承认的学历。成考需要每年8月份统一报名,然后参加全国考试,通过了才能去上学。像高考一样。自考不是,自考每年有几次考试时间,报名随时都可以,按照你的复习进步,每年可以任意报名你要考的科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是20个科目左右,全部都通过了,论文也通过了,就给文凭。具体要花多长时间,要看自身能力。大学和社会上也都开设了自考助学班,只给授课,报名和考试都要看自己来做。不仅可以自己在家学习自考,还可以报班
2 自考比较难。考得都是大学知识,而且是全国统一随即出题。一点水分都没有。有一颗不通过就不给毕业证,除此之外,还要有毕业论文。考本科的话,还必须要有专科的毕业证才能去教育局换取本科文凭 。成考很简单,可以直接报考本科,考试内容比较浅,通过率很高。
3 自考生跟普通高考的全日制大学生不一样。自考生有自考院学习考试,有的再分校。普通学生有学生回,运动会,各种社团活动,每个也还有补助,现在还有医保,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有毕业证。自考生什么都没有,因为自考班相当于补习班,所以不可能有那么多活动。而且自考科目不能全部通过,就不会给教育局颁发的毕业证的,只给学校自己印刷的结业证,没有用,国家不承认。
4 大学助学班名义上是四年,但是四年内如果不能通过全部科目,就会让你回家,学校不会在授课。不通过的科目就自己在家学习吧
5 没有等级分类。大学每个人都很忙碌,有的去打工,有的去约会,真的有一个班的学生都认不全的事情发生。而且自考生和普通学生根本分不出来,也不住在一起。不需要有心理压力
6 不需要 自考生可以去任何省和任何学校。因为自考不用调档案。学校会给你做一份新的学籍档案,自考通过了,就纳入你的总档案。不通过,也可以纳入,但是没什么用
7 自考希望不大。通过率是所有学制里面最低的。因为大多数人都选择高考,高考落榜或者没有上过高中的选择成考,成考简单,自考难,学历低的的人必定选择简单的。
8 好像是每年1月4月11月。登录你要考得省的教育考试院网站报名,网站有通知考试时间。到了拿着钱去考就行了 文化课一科30元
9 可以 自考和高考成考一样 不需要任何学习 有身份证就可以
10 自考的文凭含金量很高,但是咱们国家还是很多地方不承认,尤其是国企,比如银行,医院,学校,国家机关,都只要高考的文凭。最好还是参加高考。就算考上个专科,也比自考本科文凭要好。
本文来自作者[雪色无香]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360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雪色无香”!
希望本篇文章《双非博士有必要读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这个问题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绝不是一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一 论“出生”——从哪来如果去读双非博士,先要考虑一下你之前是什么样的经历。1 985上岸不管是本硕“双985”,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