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一所大学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决策,需要全面了解该大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体系、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习就业情况、校园环境以及学费和奖助政策等等。以下是一些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你全面了解一所大学。
1. 网络信息:百度知道、学校官网、各类教育网站等都是获取大学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该大学的名称或关键词来查找相关资料。注意要综合多个信息来源,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了解。
2. 参观校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亲自前往该大学进行校园参观。可以参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体育设施等,感受校园氛围和学习环境。
3. 与学长学姐交流: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社交网络及各类活动,与在该大学就读的学长学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情况。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解将对你做出选择有很大帮助。
4. 参加招生宣讲会和展览会:大多数大学会定期举办招生宣讲会和参加招生展览会,这些活动是了解学校情况的重要机会。你可以听取学校的宣讲,询问问题,并收集宣传资料。
5. 与教师和专家交流:通过与该大学的教师、研究人员、学科专家等交流,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教学理念以及学术成果,可以更好地判断该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
6. 参考排名和评价:可以参考各类大学排名榜单和专业评价,了解该大学在全国和国际上的综合实力和声誉。
7. 资讯咨询服务:可以咨询专业的留学中介、招生办公室等相关机构,向他们咨询有关学校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在报考大学前,通过以上方法来全面了解一所大学,可以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大学。
日前,郑州大学设置严格门禁制度在舆论场上引发了热议。该校的门禁系统仍在正常使用,而且,“没有门禁卡者仍不能进校,学校东门、南门管理很严格,主要进出后勤车辆和人员的西门,管理不是很严格”。
自今年3月以来,郑州大学“非校内人员谢绝入校”的做法的确引起了不少争议。不过,郑大的做法并非个案。今年5月,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的部分校区都安装了校园门禁,学生进入校园也需要通过校园卡验证身份。
从更长的历史眼光看,大学是否要设置门禁,以及大学是否要有围墙、是否应该向公众开放,是个争议了十几年的老话题了,从保护学生安全、维护教学秩序等方面,一直争吵到所谓“大学精神”“大学教育与公众教育”。但是,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展开非此即彼的讨论。
郑州大学门禁制度之事同样如此。从报道情况看,渴望进入郑大校园的民众,主要是参观游览和使用体育设施两个目的。在其他高校,情况也与之相仿,还有一些外校的学生,他们或来与校内同学见面,或来校内听讲座、参加活动等。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带着孩子来参观校园的家长,还是希望在学校操场上跑跑步的市民,他们的诉求并非不合理。这一来是因为大学除了培养本校学生之外,本来也要兼顾提升国民素养的使命,二来中国的大学多是公立大学,纳税人在不影响大学秩序的前提下享受一点资源,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校园开放是当前国际主流,即使是欧美国家那些著名的私立大学,大多也不设门禁,甚至连围墙也没有,校园与所在城区融为一体。
大学向社会开放,民众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适度使用大学资源,应当是不容置疑的大学理念。但是,学生的安全、教学的秩序以及校园的卫生环境等问题,也绝不能被忽视。毕竟,提供给学生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仍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之义。
对此,可以实行很多灵活的措施。其实不必将所有访客都拒之门外,只要不是考试时期或其他特殊时期,普通访客完全可以在登记身份之后进入校园。即使出现大量访客进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限制人数、访客分流等方法,来保证安全和有序。比如,北京大学在寒暑假时是游客格外喜欢参观的场所,为了满足访客的需要,同时不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北大也会要求访客预约、登记,并规定在特定的校门允许进入。再者,现在很多高校都有多个校区,老校区一般在主城区内,周围人流密集,十分繁华,新校区多在郊区,周围居民较少,外界对大学资源需求不大。或许可以让老校区全面开放,新校区适度控制访客数量。
总之,不搞“一刀切”,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大学门禁问题才是上策。
本文来自作者[从波]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37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从波”!
希望本篇文章《报考时如何全面了解一所大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报考一所大学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决策,需要全面了解该大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体系、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习就业情况、校园环境以及学费和奖助政策等等。以下是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