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讨西伐,意思是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出自《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拓展知识
无论是东征西伐还是南征北战,都是中央政权对反叛势力或尾大不掉的地方政权进行战争时使用的词汇,用这词的一般是正统政权。因为古时天子居于中央,四围藩属相拱拥,一旦中央政权出现变动,四围藩属随时有叛乱的可能,这时候中央政权就要四方出击用武力进行镇压,所以就叫东征西讨或南征北战。
汉王朝的疆域,通过不断的战争向四方扩充。在南方,曾被秦王朝收入版图的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曾随着秦王朝的覆灭而宣告独立,建立了东海王国、闽越王国和南越王国。
公元前138年,闽越王国攻击东海王国,东海王国向汉朝求救。闽越军队见汉朝大军来势汹汹,慌忙撤退。东海国归降汉朝。3年后,闽越王国又攻击南越王国,南越王国也向汉朝求救,闽越国王骆郢的弟弟骆余善一看情形不对,即把骆郢杀掉,向汉朝乞和。
公元前111年,汉朝大军南下,一举灭亡了南越王国。第二年又拿下了闽越王国。秦王朝开拓的南方故疆,至此全部恢复。在东北,汉朝跟朝鲜王国接壤。公元前108年,汉朝军队强渡清川江,攻陷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国王卫右渠被他的部下所杀,卫氏朝鲜灭亡。
汉朝将它的故地分为下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临屯郡(今朝鲜江陵)、玄菟郡(今朝鲜安边)和真番郡(今朝鲜汉城)。在西南,汉朝边界只到巴郡(今四川重庆)和蜀郡(今四川成都),越过此线,便是西南夷”,那里崇山密布,散布着数不清的部落,主要有夜郎、滇、邛都、昆明、徙、笮,都、冉駹、白马等。
汉武帝在公元前135年,遣唐蒙出使招抚夜郎,以其地设犍为郡,后又遣司马相如招抚邛、笮都、冉駹等地。到了公元前125年,武帝从张骞口中得知,从西南地区经身毒(今印度)可通至大夏、乌孙,要想联合西域乌孙等国夹击匈奴,必须重视经营这一地区,但其派出的使者虽得滇王之助,却被昆明的少数民族所阻。
汉武帝于是派兵征讨西南的少数民族,将其逐个消灭。泛指,实际意思就是东南西北到处发动战争。
本文来自作者[忆易]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382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忆易”!
希望本篇文章《东讨西伐是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东讨西伐,意思是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出自《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拓展知识无论是东征西伐还是南征北战,都是中央政权对反叛势力或尾大不掉的地方政权进行战争时使用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