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的拼音为:dié;部首为:又。
一、常用释义
1、一层一层地往上加高;累积。例词:叠床架屋;叠嶂;重叠
2、折叠。例词:叠纸;叠花。
3、重复。例词:层见叠出;叠韵。
二、词性变化
1、副
连续;接连。如:叠次(迭次,一次又一次);叠连(重复;连接);叠接(连续收到)。
2、量
(1)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2)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如: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字、方块字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时也是唯一一种还在使用的文字,与汉语统一表达人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是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基本单元;狭义上说,是属于汉民族的文字;广义上说,是属于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历史上有八卦造字、结绳造字和仓颉造字等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根据考古来看,汉字应当起源于早期的原始图画。1万年前就有了岩画文字,9000年前有陶文文字,4000年前的夏朝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
汉字最早以意符和音符的形式,记录、保存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意符和音符失去了表意和表音的作用,变成了记号。
汉字汉字由笔画、部件、笔顺等构成,其造字方法被归纳总结为“六书”“三书”等,历经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演变,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汉字是音形意三结合的文字,不受语音变化影响,形成了汉字超语言应用的现象,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在二十世纪以前,汉字一直是日本、朝鲜、越南的官方文字。后来,借汉字的形、音、义,分别仿造出"万叶假名"(日),吏读(韩),喃字(越)。
叠的读音:dié
“叠”,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dié,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叠”的基本含义为重复,累积,如叠韵、叠嶂;引申含义为摺,如摺叠、铺床叠被。
在现代汉语中,“叠”字还有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的含义,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字源演变:
“叠”,初见于金文中,后来又在秦代小籇中发现,“叠”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叠”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说文解字注:
(曡)杨雄说:?为古理官决罪,三日得其宐乃行之。从晶宐。巳上杨雄说也。理官,士也。诗莫不震曡,韩诗薛君传曰:震,动也。曡,应也。天下无不动而应其政敎。李固曰:此言动之于内而应之于外者也。按曡为应,卽得其宐乃行之之说也。毛诗传曰:曡,惧也。今毛义行而韩义废矣。抑杨子所说者本义也,故许述之。毛诗之云,谓曡卽慴之叚借字也,故许不偁。从晶宐会意。徒叶切。八部。亡新?从三日大盛,改为三田。亡新不知三日为絫日,讥其陋也。
本文来自作者[芷天]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44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芷天”!
希望本篇文章《叠的拼音部首》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叠的拼音为:dié;部首为:又。一、常用释义1、一层一层地往上加高;累积。例词:叠床架屋;叠嶂;重叠2、折叠。例词:叠纸;叠花。3、重复。例词:层见叠出;叠韵。二、词性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