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的项目,具体为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是北京邮电大学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科学院。学院承办的“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于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始招生,首批开设电信工程及管理和电子商务及法律两个专业。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新增物联网工程专业。联合培养项目在中英两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该项目多次通过了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学会(QAA)教学评估、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专业认证评估及复评估。
扩展资料
该项目的合作办学对象为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创立于1887年,于1915年加入国际著名的伦敦大学,现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是伦敦大学规模大、学科全、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四大院校之一,也是英国包括剑桥、牛津在内的24所最顶尖大学联盟“罗素集团”(The Russell
Group)的成员之一。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是一所杰出的研究型大学,共产生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研水平综合排名全英第9,直接参与北邮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的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EECS)科研水平排名全英第9。
北京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栏-项目概况
没有区别。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主要是安排国际学院、民族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国际学院设有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物联网工程。
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用“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的名称在本科一批招生,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毕业证该校其他普通本科专业一样,由北京邮电大学颁发,没有不同。同时还可获得英国玛丽女王大学学士学位证书。该校其他专业用“北京邮电大学”的名称在本科一批招生。
实际上,大部分学校明显区别于“分校”的是,“分校区”大多指“本校分部”,即“分部不分校”,“分校区”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领导,不存在独立运行的状况。
扩展资料
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原邮电部。 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2000年,划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邮电大学有西土城路校区、沙河校区、宏福校区和小西天校区,在江苏无锡和广东深圳分别设有研究院。
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近23000名,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近55000名;教职工总数2183人,其中专任教师1435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有7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3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百度百科-北京邮电大学
本文来自作者[绿儿]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451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绿儿”!
希望本篇文章《北邮的中外合作办学是怎么回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北京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的项目,具体为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是北京邮电大学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