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凋,同“凋”,凋零、残落,后意为“不”;(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出自:《论语·子罕篇》
原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
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孔子说:“不断求取知识的人就不会被遇到的事情所迷惑;真诚的待人如己,以至于不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勇敢的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再畏惧任何困难。”
作品出处简介与赏析《论语·子罕》是春秋战国的语录体散文,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节选的部分是孔子的一种想法,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这是教自己的学生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点、态度"
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然:……的样子。在这里表“……的时候”
是赞扬松柏的不畏艰寒的优秀品质。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意思是说,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它的意思是:“经过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一个落叶的。”它告诉了我们:只有经过艰苦的环境的磨炼,才能更加体现出人的毅力和意志。有一则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则俗语就体现了一个人的环境愈是苦难,愈是困难,就愈能磨炼出人的刚强、勇敢。在逆境中求存,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勇敢地去面对。一味儿地退缩,只会逆来顺受,那只会被困难绊倒;迎风挑战,昂着面对,才能在社会中站稳。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要求自己至少要做到面对困难不退缩,不逃避,勇敢地去面对困难,迎接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经历过逆境。逆境中的挣扎求存固然是痛苦的,更是难熬的,也是酸辛的,可是,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能进步,才能磨炼自己。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个社会里,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别人就会超越你,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我们应该学会磨炼自己,不管条件怎样恶劣,环境怎样艰苦,我们都应坚持下来,做一棵不惧“岁寒”的“松柏”。
本文来自作者[夜卉]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469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夜卉”!
希望本篇文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意思:凋,同“凋”,凋零、残落,后意为“不”;(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出自:《论语·子罕篇》原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