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1.心中心法十大行愿:
(一) 佛佛俱信,法法无碍。
清净僧众,尊视如师。
(二) 持戒不缺,摄心常定。
诸法空相,平等无着。
(三) 慈心众生,励行戒杀,
? 视众生如己,不忍食其肉。
(四) 人有所求,等心施舍。
温和谦下,骄慢不生。
(五) 不违本愿,常利自他。
不自称赞,不见他过。
(六) 贫富贵贱,性本不二。
口常软语,令生欢喜。
心意质直,远离谄媚。
随顺人情,善转俗谛。
(七) 佛说教诫,体会力行。
护持佛法,如护己命。
救护众生,而不望报。
众生骄慢,亦不退心。
(八) 不轻正法,不使他轻。
不谤三宝,不令他谤。
有轻谤者,善言开解。
令其信入,不堕邪网。
? (九) 常护正念,不亏暗室。
胜行坚固,不厌疲劳。
发弘誓愿,摄心不退。
常住大乘,破除邪见。
? (十) 所修本法,一一遍持。
清净密印,莫污染结。
须为自利利他而修,
不因名闻利养而用。
——元音老人 修心中心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行十种行愿,也就是要发十种行愿,才有资格修心中心法。行愿,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那个行愿,修十种行愿,一定要做到,才能与心中心法相应。
[玫瑰]2.元音老人关于心中心法修行的六个要点: ?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绝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玫瑰]3.元音老人关于明心见性的五层含义:
(1)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2)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3)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4)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5)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玫瑰]4.二祖《悟心铭》:
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 不著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 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无生
无生实相 非可眼见
杳杳冥冥 其中有精
证悟之者 名曰见性
是故无求 心自宁一
无心可惑 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 无动无静
无得无失 无喜无嗔
本位不移 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 即无生死
成佛要诀 如是而已
——元音老人:先师骧陆公,为扶助心密行人更加快速地了悟真心、超凡入圣起见,著有“悟心铭”一首,共四十句,每句四字,共一百六十字,虽文短而字少,但义理丰富深长。整个成佛之真谛和修心要诀,均宣示无遗。诚可谓文约义丰,言简意赅之精要著作,亦现代不可多得之悟心评唱!学者如于修法之余,每天将其朗诵几遍烂熟于胸中,久久自于境缘上一触即发,由真实体中得大机大用。
[玫瑰]5.二祖《乙亥讲演录》:凡初学人修最广大殊胜圆满具足的心中心大法,不发广大心,实不能与之相应,兹简单标明十款如下:
一、于法当生净信心,所谓正信,信愈坚,则中途自无退转。
二、发平等心,上至佛,下至众生,一律平等,对于不修法者或慢法者,勿生骄慢嗔恨,莫自赞,莫见他过。
三、所持契印,莫非时结,莫不净用,莫为名闻利养而用法。
四、莫自轻法而妄传,莫轻他法而起谤,先断己谤,莫使他谤,使他谤即同我谤,有分门户之见,非佛弟子。
五、持戒不缺,常摄在定,修不杀戒及诸善行。
六、敬佛敬师,并敬善知识,对同参者,勿生嫉忌邪见。
七、时时发广大心,以救度群生为旨。
八、志信坚固,不辞劳疲。
九、修六度以对治一切病执,所谓以布施对治悭吝,以持戒对治贪染,以忍辱对治嗔恶,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般若对治不觉。
十、专求通慧,先破无明,勿妄求神通。
以上十条,每日看一遍,提醒一次,使心不放逸。
[玫瑰]6.心中心十二种心貌:
一、不厌自苦。不嫉他乐。
? 不矜自乐。救护他苦。
二、一切众生。皆过去父母。
救护众生。如子救亲想。
三、不恼众生。常行利他。
? 种种方便。善为引导。
四、佛四念处。作出离想。
? 如念修学。常不放逸。
五、诸佛法要。净愿因行。
? 发决定心。勤学不退。
六、以布施度悭吝。
? 以持戒度贪染。
? 以忍辱度忿怒。
? 以精进度懈怠。
? 以禅定度散乱。
? 以智慧度愚痴。
七、菩提分。常须勤修。
? 修而不着。不假对治。
八、依八正道。作胜行处。
? 依圣言量。为轨范师。
九、佛及僧宝。接足承事。
? 所礼佛像。不轻慢礼。
十、须具十信。
? 信佛常住。未曾涅盘。
? 信佛大悲。常拔众苦。
? 信佛大慈。常与众乐。
? 信佛平等。无爱憎心。
? 信佛不厌。常行方便。
? 信佛神通。不时示现。
? 信佛言教。真实不虚。
? 信佛法力。不可思议。
? 信佛密法。有决定力。
? 信佛末世。不舍众生。
十一、深观诸佛。如在目前。
? 诸魔远离。永无障碍。
十二、诸法空相。亦非断常。
? 非中道义。不住不离。
唐朝武后年间,印度高僧菩提流志来到长安,奉诏译《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二卷,此经即是心中心法的法本。本经于开篇释迦如来即告诉与会大众:“诸善男子,善哉!善哉!众生没尽,汝悉知不?我今诸众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护得众生,谁有方计摄得此毒?”其时即有诸菩萨、金刚密迹、一切世界大自在天等依次上前,分别欲以慈悲、神力、自在变化摄伏众生,世尊俱告之言,非其所摄。乃应会中实德菩萨之请,开示救护之方:“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何以故?能令诸魔生大慈故,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常不离故,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能令持者心所为作无不辧故,能令所有障难皆断绝故,帝释梵王常扶持故,能令一切直至菩提无退转故,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故。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故。”并讲授了心中心的修持方法,以此因缘世尊为与会大众开演一无上法宝,后世无量众生依之而修得以脱离苦海,成就菩提道果。
汉地本来曾有自己的密法传承,唐玄宗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东来,翻译《大日经》等诸多密部经典,在汉地传播密法,史称开元三大士,这一时期的密宗后人叫作“唐密”。其后至唐贞元年间,慧果祖师把密法传给了日本的弘法大师空海,自是日本开始有密法,被称为“东密”。由于密宗修法仪轨繁杂,需建立曼陀罗,并广陈各种供养,而在唐武宗会昌法难中,所受打击最为惨重,后于明太祖朱元璋时又遭迫害,唐代所传密宗在汉地基本失传。心中心与其它各部密法,因为流入日本,得以保存至今,但由于属于无相悉地,只有修到甚深境界方可传授,故得之者寥寥。
继密宗进入内地之后,莲花生大士又将另一系密法传入西藏,后人称其所传密法为宁玛巴(俗称红教),在该部教法中一直有心中心法的传承。当年诺那上师于汉地弘扬密法,曾经言及心中心法,因其属于无上密部,对一般人等不能轻传,故仅在上海传予袁希濂一人。前些年台湾有一位怀泽法师,他在年轻的时候到日本高野山(东密的根本道场)学习密宗,修了六年以后看到心中心的法本,于是向其师父提出学习的请求。师父告诉他,你现在的条件还不够,要等到具备阿阇黎的资格时才能传授。他没有这个耐心,就来到西藏,找到红教的师父想学这个法,结果红教的师父对他讲:既然你在日本已经修了六年密法,可以少用点时间,就在我这里再住上十年,先修习一下其它的密法,然后才能传给你。所以说心中心法在日本和西藏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
现在我们所讲的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也非来自藏密,而是我们汉地独有之传承,远在唐密中就有的,又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其开山祖师是上大下愚阿阇黎。
大愚祖师,湖北武汉李氏子,民国初年参政,曾任湖北省议员。其时正值军阀割据时期,连年战祸,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愚祖师睹此惨状,痛心疾首,顿生出离之心,乃弃官出走, 于南京宝华律寺出家,后至庐山东林寺砺志苦修。初修净土法门,虽屡经厄难而不稍懈,继而发心修般舟三昧,历尽艰辛而不悔初衷。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终至偷心死尽,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贤菩萨现身,授以心中心法,并告诉《大藏经》中原有此法,甚为善巧,可检而修学。此法借佛、菩萨加持之力,对于打开本来,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用以补禅宗仅恃自力修行之不足,与当今众生之根机最为相宜。愚公依菩萨指授,于大藏中觅得《佛心经》,详参法要,经七年苦修,终于彻证本真,成就悉地,二十年代中下山传法,开印心法门。
本文来自作者[盼梦]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49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盼梦”!
希望本篇文章《心中心十大行愿》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玫瑰]1.心中心法十大行愿: (一) 佛佛俱信,法法无碍。 清净僧众,尊视如师。 (二) 持戒不缺,摄心常定。 诸法空相,平等无着。 (三) 慈心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