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句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2、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时,知识、谋断,可比成人。有次,孙权送来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诸下属,皆不知称象的办法。曹冲说:“将象放于船上,在水淹过船的水痕处刻记号,然后用船载物,将物逐一称量汇总,就知道了。”曹操很高兴,立即采纳。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
因为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
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了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为曹冲宅心宽厚,曹操喜欢他只是因为其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很难预料。但我觉得大家可能忽视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个神童周不疑的关系。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但曹冲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
百度百科-曹冲称象
小古文《称象》原文如下: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赏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文来自作者[果艾]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62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果艾”!
希望本篇文章《《曹冲称象》 断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断句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