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时是指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工时。
大学工时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所获得的工时。这些活动通常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给予相应的工时奖励。大学工时的获得方式可以因学校而异,一般学生可以咨询学校相关负责人或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大学工时的积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竞争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的一种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工时的计算问题,需要从工时制度来理解。
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据现有情况,我国目前有三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标准工时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时制度。
在标准工时制下,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综合计算工时制。这类是以标准工时制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第五条至第七条的规定,该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的特点:
①一般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②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当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当不能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③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无论劳动者平时工作时间数为多少,只要在一个综合工时计算周期内的总工作时间数不超过以标准工时制计算的应当工作的总时间数,即不视为加班。若超过,则超过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劳动法》规定支付报酬,且延长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不定时工时制度,这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第八条以及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该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的特点:
①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
②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用人单位应采取适当的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③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除法定节假日工作外,其他时间工作不算加班。
本文来自作者[南风]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6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南风”!
希望本篇文章《大学工时怎么获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大学工时是指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工时。大学工时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所获得的工时。这些活动通常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