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⑤。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 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xuè),细微的声音。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莹与田侯牟约 约:结盟
B. 善言伐齐者,乱人也
伐:攻打
C. 王与蛮氏有辩乎
辩:辩论,争辩
D. 臣请为君实之
实:证实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3. 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而到了唐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 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为文学家,庄子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D.《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都出自《庄子》。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 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C. 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 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5.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5分
(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2分
(3)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3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辩,分别,通“辨”。
2.D
3.B
[解析] A项中,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是到了汉代;C项中庄子为战国时期的人;D项中“达人知命”出自《滕王阁序》。
4.B [解析] 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但并非最合乎‘无为之道’,而是劝他们不要在这里作无谓的争论,而应去求助“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无为之大道。
5. (1)它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败兵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关键词“相与”“逐北”“旬有五日”“反”各一分,补出主语“它们”1分)
(2)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关键词“惝然”“亡”)
(3)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关键词“道”“譬犹”,倒装句式1分)
[参考译文]
魏莹与田侯牟订有盟约,而田侯牟却违背了盟约。魏莹十分愤怒,准备派人去刺杀他。
公孙衍将军听说后,感到这种做法很可耻,便对魏莹说:“君主您是万乘大国的国君,却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我恳请受命率领二十万披甲士兵,为您攻打齐国,俘虏他的人民,牵走他的牛马,让他因恚愤而背生痈疽,然后占领他的国家。等齐将田忌出逃,然后抓住他,鞭打他的后背,折断他的脊梁。(这才是大国的风度,光明正大的做法。)”
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感到可耻,他说:“譬如要修筑十仞高的城池,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辛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
华子听了这些议论之后,感到这些观点都很不好,便说:“鼓动攻打齐国的人,是好乱之人;鼓动不要攻打齐国的人,也是好乱之人;议论攻打与不攻打来搅乱人心的人,又是一个好乱之人。”君主说:“那么怎么办呢?”华子回答说:“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
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说:“有一种小动物叫蜗牛的,君主知道吗?”魏莹说:“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有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左角上,人称触氏;还有一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人称蛮氏。它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魏莹说:“唉!这不是虚话吗?”戴晋人说:“我请求为君主把话说实。君主认为自己的主观想法推测宇宙的空间有极限吗?”魏莹说:“无极限。”戴晋人接着说:“知道自己在无极限中遐想,再返回人迹所到之处的国家,是不是感到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呢?”魏莹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到之处有个魏国,在魏国之中有个梁都,在梁都之中有个君王,(试问)君王和蛮氏有分别吗?”魏莹说:“没有分别。”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客人走后,惠子觐见。魏莹说:“客人真是位德才超群的人,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比不上他。”惠子说:“吹奏管,尚能发出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吹奏剑首,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罢了。尧、舜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但在戴晋人面前提起他们,则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
历史上有名的忘年交
弱冠之年不知虚名是:《人间烟火》。
苏小艾2019推出最新单曲《人间烟火》由杨冰滢作词、刘亦敏作曲,上海雨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广发行。
歌曲
所有歌曲都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以谱写乐章,一曲专为一词而作,只为一词所用;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另类的翻唱。
而唱法又分为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领唱、齐唱或合唱。随着时代进步,音乐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歌曲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鼓励与振奋,同时也是对心灵的升华,带人们走进另一个音乐世界。
歌曲的音乐内涵首先要确立旋律与节奏的关系。传统作曲教材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旋律是歌曲的生命”。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句话否定了节奏在歌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现代音乐发展的理论观念来看,歌曲创作的切人点应该以节奏入手更方便。
历史上有名的忘年交莫过于孔融与祢衡。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时时候,祢衡未满二十岁,孔融已五十岁了。正是因为孔融看重祢衡的人才,所以愿意为忘年之交。
孔融与祢衡的故事:击鼓骂曹典
故东汉末年,河北平原郡有一位名叫祢衡的名士,他自幼饱读诗书,精于韬略,以能言善辩闻名于时。后来受到北海太守孔融的赏识,被聘为幕宾。孔融十分器重祢衡的才干,了使他能有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特意将他推荐给了朝廷。
当时的汉献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朝政大权完全控制在身为丞相的曹操手中。祢衡早就看透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就是去了,曹操也未必真的肯用自己。可是一来碍于孔融的知遇之情,二来自己也久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便抱着试试看的念头随孔融来到许昌。
刚刚平定了北方群雄的曹操,正当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之际,他早就听说过祢衡这个人,在他看来,祢衡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舌辩之徒,再加上祢衡素有性情高傲的名声,因此曹操对孔融的推荐并不怎么感兴趣。听说祢衡到来,曹操故意端起丞相的架子命人将他传唤进来。
在孔融和曹操部将张辽的陪同下来到丞相府,祢衡见了曹操躬身施礼,曹操却坐在位上动也不动。祢衡一见曹操如此倨傲无礼,不由大失所望,心里暗自埋怨孔融把自己荐错了人。
曹操明知是祢衡,却故意装做不认识地问道:“下站何人!”祢衡强忍怒火回答道:“敝人姓祢名衡字正平,平原郡人氏。”孔融在一旁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忙小声对曹操说:“丞相,这位就是我对您说过的祢先生啊。”
曹操“哼”了一声,把脸一沉说:“我知道他是祢衡,你瞧他那大摇大摆的样子,见了老夫也不说行个大礼,这样的狂妄之徒,怎不他。孔融一见慌忙上前劝阻,祢衡神情自若,毫不畏惧。
曹操知道祢衡是当今名士,如果杀了他自己必落恶名,便对张辽说道:“将军不必动怒,这种狂妄之徒用不着和他计较。” 说完,转过身问祢衡道:“明天正值元旦佳节,老夫准备明日一早在丞相府大宴群臣,我帐下正好缺一名鼓吏,不知你愿不愿意干?”
曹操明知祢衡性情高傲,却故意让他充当一名鼓吏,以此来羞辱他,谁知,祢衡却一口答应了下来。曹操心里暗道:好吧,明天准时到来便罢,若是迟来一步,我就按军法处置,让你死而无怨!
祢衡十分清楚曹操的用意,他同意担当鼓吏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空有满腹学问,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曹操要在元旦节这天大宴群臣,自己刚好借担当鼓吏的机会,在百官面前将他痛骂一番。这样即使丢了性命,也可留个清白的名声。
第二天一早,丞相府前车水马龙,文武百官纷纷前来赴宴,祢衡故意身穿一件破蓝衫大摇大摆地走进府来。门吏一见忙上前训斥他说:“丞想大宴群臣,你穿这样一件破蓝衫成何体统?”
祢衡十分恼怒,索性把蓝衫脱掉赤着上身硬往里闯。门吏慌忙阻拦,祢衡大声道:“用不着你们管,丞相如果降罪,自有我一人承担。”
这时,曹操传下令来,命鼓吏擂鼓三通。祢衡当即在大厅外面的西廊下擂起鼓来,他将自己的满腔激愤之情全部倾注于鼓声中,那声音如金声玉振时缓时疾,缓如轻骑远逝,疾如惊雷骤发。厅上的文武百官都为这鼓声所吸引,纷纷朝廊下观望。众人一见祢衡竟然赤着上身不禁大为吃惊。
曹操知道祢衡有意这样,可当着百官之面又不便发作,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曹操走到廊下问道:“今日老夫大宴群僚,你当着百官之面赤身露体究竟是何用心?”
衡微微一笑,说:“赤身露体,方显得我祢衡是个清白之人。”“那你说说这里谁是混浊之人?”“你曹操就是个混浊之人!”、
祢衡一言出口,厅上百官全都大惊失色,孔融心里更是焦急万分,心想,这下祢衡的性命算是保不住了。谁知曹操听了却丝毫未恼,仍不动声色地道:“既然你说老夫是混浊之人,那就说说为什么吧。”
祢衡毫无所惧,慨然应道:“你不识贤愚是眼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读诗书是口浊,常怀篡逆是心浊。我祢衡乃是天下名士,你身为丞相却将我用为鼓吏,难道不是混浊之人!”
曹操听罢哈哈大笑,说:“老夫兴兵以来,横扫天下,赫赫威名无人不晓。你不过是个狂妄无知的小儿郎,竟敢在老夫面前自夸自量,真是太令人好笑了。”
此时,祢衡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即历数了曹操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甚至连他出身阉宦的家底都给抖落了出来。没等祢衡说完,张辽早已怒不可遏了,他拔出剑来指着祢衡大骂道:“大胆祢衡,竟敢三番两次辱骂丞相,今日若不杀你,难解我心头之恨!”
众人一见忙上前劝阻,祢衡冷冷一笑说:“好你个张辽,你当我不知你是什么东西吗?想当初你在吕布手下为将,吕布被曹操捉住死在白门楼,你却投降了曹操。像你这样背主求荣贪生怕死的奴才,还敢在我面前张牙舞爪,真乃狗仗人势,恬不知耻!”
张辽被祢衡骂的恼羞成怒,恨不得一剑将祢衡劈做两段。曹操知道祢衡激怒张辽,意在求死,若是杀了他,反倒成全了他。便对张辽说道:“张将军息怒,这等狂妄之徒,不值得污了将军的宝剑。”
老奸巨滑的曹操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他知道荆州的刘表是个性情暴躁的人,如果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依刘表的脾气非把他杀了不可,这样一来,非但可以将祢衡除掉,自己还可不担那杀害名士的恶名。曹操打定主意,便对祢衡说道:“老夫看你是个
舌辩之徒,这里有书信一封,命你前去荆州顺说刘表来降,如能担此重任,老夫既往不咎,还要保你在朝中为官。”祢衡本想拒绝,可转念一想,既然曹操委派自己如此重任,若不答应反显得自己无能,不但白送了性命,还要遭别人的耻笑。便接受了曹操的委派,前往荆州去了。
不出曹操所料,祢衡到了荆州之后果然激怒了刘表,最后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一代名士祢衡最终还是死于曹操的阴谋。
扩展资料:
忘年交通常是指不拘岁数、辈分有差距,但友情及交情很深厚,思想相似的朋友。多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出处为《南史·何逊传》。
唐代李延寿《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意思是何逊自仲言,八岁就能赋诗,二十岁的时候就是州秀才了。南乡的范云见其对的策,大相称赏,就结忘年交。
百度百科-忘年交
百度百科—祢衡
百度百科—孔融
本文来自作者[荣花小公主]投稿,不代表雷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jtg.com.cn/tg/901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雷雅号的签约作者“荣花小公主”!
希望本篇文章《弱冠之年不知虚名有何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雷雅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